南方日報:全球領先技術助力青少年脊柱側彎篩查——香港教授北上創業 深圳設立全國總部

每年的6月是國際脊柱側彎學會設立的“脊柱側彎喚醒月”,倡議人們關注青少年脊柱側彎,更好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據6月10日在深圳召開的青少年脊柱側彎篩診治一體化體系構建學術交流會介紹,因為運動嚴重不足、家校重視不夠、篩檢標準不一等因素,脊柱側彎已經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後,危害我國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會上,一項源於香港高校的無輻射三維超聲波成像技術引起行業關注。目前,大灣區產學研在加速融合,這項全球領先的創新技術有望為青少年脊柱側彎篩查診治提供更為精準的治療,守護青少年健康。

現象

脊柱側彎成青少年第三大疾病

本次學術交流會有多位國內知名脊柱側彎學術和診治領域的專家。會議介紹了中國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現狀及相關診治體系建設情況。
據央視新聞2022年6月報道,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人數預計超過500萬,並且還在以每年30萬左右的速度遞增。脊柱側彎已經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後,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參與此次學術交流會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國家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防控工作組組長、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海鷹教授介紹,目前,中國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平均患病率高,初篩為2%—5%,確診約1%,而且呈逐年增加態勢。問題分型分類眾多,但治療、防控不規範,社會呈現重治療、輕預防的特點,且各地篩查、預防不平衡,資源不均,異質性較大,而且各地缺乏標準化和一體化體系構建。
劉海鷹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不重視,學校、家長缺乏專業知識,而且醫療資源不均,缺乏專業機構及標準化中心,具體到社會各關聯機構(醫院、公衞、教育、體育)也未形成聯動。
另外,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衞生中心教授馬軍教授介紹,脊柱側彎的出現,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對於青少年來講,主要是孩子發育長高時運動少、身體肌肉力量不夠,再加上平時站姿坐姿不正確造成。因此,馬軍建議,青少年首先要做好預防,比如站姿坐姿要調整,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等;如果已出現彎曲異常,比較輕微的症狀就通過運動矯治,以便逐漸康復或者阻止惡化;到了臨牀階段,就需要支具矯治甚至手術矯治。
“社會對青少年近視、超重關注多,但是對脊柱側彎的重視沒有那麼高。”馬軍表示,目前,此問題涉及不同階段和不同個體,因此青少年脊柱側彎篩查、診斷、治療整個流程要建立一體化體系,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儘早儘快重視和解決此問題。

創新
三維超聲成像技術引發全球關注
脊柱側彎分非結構性脊柱側彎和結構性脊柱側彎兩大類。結構性側彎是因為脊柱本身出了問題,不能通過調整體態達到矯正的目的;非結構性脊柱側彎可以簡單理解為“假側彎”,是行為習慣導致的體態問題。而且,脊柱側彎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不痛不癢,不容易看出明顯的軀體畸形,常常被忽略。
會議現場嘉賓介紹,目前,脊柱側彎評估的臨牀金標準是X射線成像,但存在三方面的限制。首先是X射線具有一定輻射危害。而在監測和治療過程中,脊柱側彎患者需要接受連續的X射線照射。據國際知名脊柱疾病期刊《European Spine Journal》於2016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介紹,丹麥的一項研究表明,接受X射線照射的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者與未暴露羣體相比,在25年後患癌風險高出4.8倍。其次是脊柱支具和脊柱側彎特異性運動,其目標是脊柱畸形的3D矯正,但是X射線成像使用2D信息來描繪3D脊柱畸形,會較大影響對非手術治療結果的及時評估。最後,X射線成像在運動治療或支具裝配過程中無法提供實時反饋信息,而實時性是實現優化治療的關鍵。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創系主任鄭永平教授研發的一項無輻射三維超聲波成像技術,可安全、低成本和頻繁地進行無輻射脊柱側彎評估,引起現場觀眾廣泛關注。
據瞭解,這一評估脊柱側彎的超聲波系統技術,起源於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實驗室的原創科研成果。鄭永平教授帶領團隊經過多年攻關,將AI技術、空間定位技術和超聲成像技術融合,基於B超圖像以及每張圖對應的三維空間信息進行三維圖像重建,並對骨骼和肌肉分別構建三維成像,實時獲得骨骼變形、骨表面形態、肌肉及其它軟組織的三維圖像數據,為畸形脊柱進行動態三維分析。
鄭永平與產業方合作,於2012年在香港成立中慧醫學成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慧醫學成像”),開始了實驗室原創研究成果的轉化之路。該一發明已在多個國家應用於臨牀診斷,協助脊柱側彎的早期發現和跟進治療,並以非手術方式有效控制情況。據悉,這一發明也可以應用於老年性脊柱疾病,包括退化性脊柱側彎。
據瞭解,作為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超聲脊柱側彎評估系統,擁有19項全球首創和領先技術、近100項專利,已經取得歐盟、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醫療器械認證。

未來
深港設立總部 國內外全面佈局
2021年,國家衞健委發佈了《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防控技術指南》,要求將篩查項目納入學生體檢內容、篩查結果記入健康檔案。這為推動青少年脊柱健康防篩診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這次交流會上多名業內專家表示,脊柱側彎的傳統篩查方式準確性有待提高。
據鄭永平團隊在香港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針對442名參加衞生署篩查脊柱側彎健康服務的學童,他們原須接受X光照射以決定是否需要轉介專科治療,但將超聲評估系統Scolioscan®納入篩查計劃後,多達42.5%的學童可避免接受不必要的X光照射。
有專家分析,超聲波檢測可以成為脊柱側彎篩查、臨牀檢測的輔助標準,因而,類似中慧無輻射便攜式三維超聲波成像系統將在青少年脊柱側彎篩診治一體化體系構建發揮重要作用。
核心技術、國家政策及落地實踐,為鄭永平團隊及其產業化公司佈局大灣區乃至整個內地市場帶來信心。
中慧醫學成像國際總部位於香港科學園,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福利、科創優勢,2020年9月在深圳建立了中國研發中心,並計劃在深圳打造中國總部。
“公司已經開啓了快速商業化階段,我們正在招兵買馬作全國性佈局。”中慧醫學成像CEO韓明珠透露。
大學前沿性原創技術的產品化、商業化是一個又一個艱辛曲折的漫長過程,沒有前人可以參考借鑑。中慧醫學成像獲得早期天使投資人6000多萬港元資金支持,為無輻射三維脊柱超聲成像技術的產品化提供了保障。
2023年3月,該公司完成了Pre A輪融資,由復星醫藥、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香港理工大學及部分產業投資人等投資近4000萬港元。據悉,中慧醫學成像目前正在申請FDA(即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計劃明年進入美國市場。
韓明珠介紹,中慧醫學成像三維超聲系列產品的定位是科學運動和肌骨慢性病防治的首選無輻射醫學評估工具。未來團隊還將重點推進體醫融合產品的開發,實現肌肉、韌帶、關節損傷、骨骼變形等無輻射、無間隔、一致性的三維超聲可視化反饋和評價。隨着微創治療需求持續增長,中慧醫學成像將打破醫學級技術的邊界,為非醫療機構和家庭提供脊柱側彎等肌骨慢性病篩查干預、專業科學運動訓練與康復的評估治療方案,患者可在APP指導下進行不良體態調整、慢性病運動干預和慢性疼痛干預等康復訓練。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李榮華

想接收最新資訊?

聯繫、關注、並與我們進行預約

聯繫我們